英國學前教育主要學習哪些內容
2025-02-06 15:33:5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選擇留學,那其中英國學前教育主要學習哪些內容?本文則針對這個問題,為大家整理了資料,接下來咱們就一起往下了解吧。
英國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種平衡、寬廣、延續(xù)的課程體系,使之適合不同年齡、能力、性向以及任何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政府頒布的《1996年教育法》也有明文規(guī)定:任何課程必須旨在促進學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以及身體上的發(fā)展;使學生為以后可能遇到的機遇、責任以及未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英國教育界自1988年引入國家課程以來,逐漸形成了義務教育(5~16歲)一貫制的課程體系。但這種體系將幼兒園課程以及高中課程排除在外,無法真正將高等教育前的課程整合成具有延續(xù)性、連貫性的課程體系。近年的課程改革也一直在努力“焊接”業(yè)已存在的斷層:改革幼兒園及高中課程,使之融入新的國家課程體系。在此改革背景下,英國幼兒園課程的發(fā)展及所展現(xiàn)出來的特色越來越成為世人所關注的一道風景線。
英國教育學家、教育與技能部標準任務局官員約翰·邁可比斯曾在公共場合說道:“30年的研究表明,我們已無須再進行爭論,那些在生活中凸現(xiàn)卓越的人既得力于他們的動機與自尊,也得力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因此,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碧貏e是工黨上臺以后,在教育領域擴大包容的同時,將提高標準、追求卓越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與技能部教育大臣莫瑞斯也發(fā)表演說,強調教育的一貫制,要增強幼兒教育與義務教育的銜接性,尤其是在課程設置上,要盡量做到為義務教育將要開設的國家課程打下基礎、做好鋪墊。事實上,對幼兒園課程進行重整或改革,在工黨上臺之前就已經實施了。其時,領軍改革的是學校課程與評價局。
一、課程內容的選擇、規(guī)劃及實例分析
資格與課程局于2000年5月出版了《幼兒階段課程指導書》,在理論及實踐的框架下對幼兒園課程作了詳細說明和規(guī)定。為了便于實踐工作者把握和領會課程理念,資格與課程局于2001年10月又出版了《基礎階段學習規(guī)劃》,對《指導書》作了進一步說明。為一線的幼兒園教師框定、選擇、設置課程內容,提供了諸多的實踐指導和翔實的案例分析。
《基礎階段學習規(guī)劃》首先闡明,課程規(guī)劃(課程內容選擇)的目的是為了使兒童的學習始于一種有效、有趣、多變、發(fā)展的教學情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課程內容規(guī)劃、設置時,必須實行全員性參與(教師、家長、社區(qū)人員等)。課程規(guī)劃(尤其是具體到各校的課程規(guī)劃)將不可避免地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兒童的年齡、數量、在校時間、教師數量、教育場所。為了體現(xiàn)這種影響,《規(guī)劃》選擇了五種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資源配置的幼兒園,從調查、審視幼兒園的實際課程設置入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F(xiàn)從中取其一,介紹如下。某幼兒園(資格與課程局在此隱去其名稱)位于一個小城鎮(zhèn)的中心,主要招收本城鎮(zhèn)及周圍鄉(xiāng)村的適齡兒童,注冊學生70人,其中20人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專、兼職教師7人。其課程內容安排如表1。
2001.2.26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活動/資源 | |||||
主題活動 | 兒童利用自己制作的地圖步行去當地教堂 | 為懺悔日烤制薄餅 | 兒童利用自己制作的地圖步行去當地商店 | 利用較大幅面的地圖調查遙控車 | 沙堆尋寶 |
PSED活動 | 介紹自己感興趣的事 | 互訴自己的新聞 | 交談自己在步行中所見到的事物 | 制作一張興趣表以展示地圖和財寶 | 探索自己的財寶箱、告訴他人自己的財寶 |
讀/寫 | 選擇地圖 | 制作自己的地圖 | → | → | → |
數學 | 完成有關顏色及圖形的難題 | 數字游戲 | 圖形歸類 | 圖形及顏色匹配 | 匹配及填充空格游戲 |
科學 | 利用顯微鏡在載片上觀察事物 | 利用拖拉機、卡車、小汽車(玩具)“征服”陡坡 | 在行途中利用放大鏡觀察事物 | 觀察磁體及其所吸附的東西 | 利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財寶 |
交流信息與技術/計算機 | 利用鼠標玩游戲 | → | 接觸性游戲(如作圖) | → | 猜聲音游戲 |
沙盤 | 濕、干沙盤比較 | 利用木塊和沙子搭建模型 | 利用鐵鍬和籃子堆沙城堡 | 利用卡車、挖掘機和拖拉機(玩具)堆沙 | 利用籃子、漏斗和刻度尺測量沙堆的體積 |
水盤 | 在不同容積的水盤里應用攪拌機 | 利用鍋碗瓢盆模擬做飯 | 利用試管和漏斗觀察五顏六色的液體 | 利用水壺等工具測量水量 | 觀察在水中漂浮或下沉的物品 |
身體活動(戶內/戶外) | 吹肥皂泡 | 利用小布袋、球、圈來保持身體平衡 | 跨越障礙 | 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跳舞 | 音樂與運動 |
創(chuàng)新領域 | 組建建筑模型 | → | → | 組建城鎮(zhèn)模型 | 組建城鎮(zhèn)模型 |
感知領域 | 利用搟面杖和刀具處理面團 | 制作干、濕面團 | 利用傳輸帶運送面團 | 揭示玉米面的性質 | 調制顏料 |
想象游戲 | 利用地圖搖控小車 | 為電磁火車連接車軌 | 在地圖上添置車庫 | 在機場升降飛機及直升機(玩具) | 控制玩具從玩具店走到動物園 |
角色扮演 | 乘公交車、火車進行短途旅行 | 自己開設售票點 | 野餐 | 超市購物 | 在旅行社預定假期旅行 |
(根據英國資格與課程局小冊子《Planning for Learning in the foundation stage》中的《An overview of our week’s activities and the areas of learning to be covered》制作)
課程內容規(guī)劃分為長期規(guī)劃和短期規(guī)劃兩種。長期規(guī)劃旨在保證六類課程目標領域能夠定期地、經常地涉及到,保證兒童所面對的課程始終全面、充滿趣味、富有挑戰(zhàn)性、能夠不斷拓展兒童的體驗。長期規(guī)劃一般提前1年制定,同時要設置較為寬泛的內容供兒童自己選擇。因此,在制定計劃之前,必須將整個學生樣本的實際情況了解清楚,以增強規(guī)劃的適用性,并可根據具體情況對規(guī)劃進行微調。短期課程內容規(guī)劃是以長期規(guī)劃為藍本和框架、以教師平時對兒童的觀察以及對兒童學習情況的評價為依據而適時地設置的臨時性課程。這種課程一般持續(xù)幾天到幾周,涵蓋了設置目的、學生自己發(fā)掘的內容、教師開發(fā)的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材料。積極有效的長期課程內容規(guī)劃表通常包括:教學的時間指標;涉及課程目標領域的頻率指標;拓展目標的指標以及可能提供的有意義的背景、能提高學習興趣的特殊的事件及活動(如參觀農場或節(jié)日慶典)。為了使規(guī)劃的課程內容全面而平衡,教師必須保證:長期課程規(guī)劃涵蓋課程目標的所有方面;六種發(fā)展領域之間的內在平衡;使兒童有很多機會重溫有意義的活動。積極有效的短期課程規(guī)劃表則包括:針對兒童個體或團體的清晰的教學意圖,這些意圖必須基于課程目標;經歷或活動范圍的簡要描述(教師主導及兒童自發(fā);室內及室外);如何使選定的活動適合兒童個體及團體;兒童的組織形式;參與人員的角色分工;所需的資源與設備。不管是長期規(guī)劃還是短期規(guī)劃都不需要教師嚴格遵守,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增添、拓展、修改。
二、課程切入方式——教與學的特色
兒童天生具有“沖動”的本質,正是這種“本質”造就了兒童無窮無盡的興趣。兒童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好奇,想去觸摸,想去感知,而在這種好奇的背后卻隱含著無窮的學習潛力。
英國幼兒園教學模式大體上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行為主義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桑代克心理學理論為框架,以信息呈現(xiàn)、強化(反饋)為教學流程,以教師為本、重在傳授,目前這種模式面臨著重重詰問與挑戰(zhàn),正在淡出教學舞臺;第二種是信息加工教學模式,此模式以加涅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基于電腦的信息處理與人腦的反應相似進行假設,目前此模式在知識教學上仍有市場,但已經漸漸泛化成認知主義教學模式,只好從皮亞杰、維果茨基處尋求理論支撐;第三種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此模式以馮·格拉塞斯菲爾德激進建構主義與皮亞杰社會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注重呈現(xiàn)真實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進行個人建構與合作探究。日前,這種教學模式在幼兒園教育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強調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必須具有交流性、多樣性、整合性、發(fā)展性,強調教師應通過積極主動全面細致的觀察,尋找兒童的興趣點,組建臨時課程,實施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情景教學?!痘A階段學習規(guī)劃》所給出的案例形象地說明了這一課程切入方式:一位幼兒園教師發(fā)現(xiàn)一名跟隨父母外出旅游歸來的兒童興致勃勃地給同伴們講述旅游經歷,還不時用手在沙地上邊畫邊說“這是德國……”其他兒童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最后大家一起來畫旅游路線圖。這位教師面對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靈機一動,順勢帶領他們到附近的小鎮(zhèn)上,并對沿途所見兒童感興趣的建筑物或標志性自然物拍照,將這些照片按行進的路程展示給他們,讓兒童通過“回憶”和眼前的照片在沙地上繪出一條行進路線及小鎮(zhèn)的地圖。由于兒童的自然興趣使然,大家興致很高,不斷地在繪出的路線上添加自己所見到的事物。有的加上幾棵有點特別的“樹”,有的加上自己在路邊見到的一只貓。由于城鎮(zhèn)的地圖比較難畫,教師又帶領兒童回到鎮(zhèn)上,將鎮(zhèn)上的主要建筑物拍攝下來,插在沙堆上組成兒童自己的地圖,然后每個人在地圖上描繪出自己的行程。待到大家都熟悉了自己的沙式地圖以后,教師又分給大家紙和筆,讓大家在紙上畫出城鎮(zhèn)地圖,這樣就可以帶著自己的地圖去城鎮(zhèn)了。
可以看出,作為課程的切入方式,教與學遵循這樣一條路線:教師觀察與學生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興趣的來源與類型→準備教學并切入相關課程或構建臨時課程→兒童單獨或合作式學習。這種興趣導向的課程切入方式,以兒童觀察事物、表征世界的沖動為前提,從而保證了兒童在課程中的真實參與。
三、課程評價的特色
在泰勒原理的線形流程中,課程評價是課程設計的最后一環(huán)和保障。課程評價包含兩個層面,其一是學生評價;其二是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兩者雖相互聯(lián)系但各司其職。至于學生評價,整個英國的體系呈三級設置:國家考試、教師實施的評價、學生的反思性自評與互評。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實施場所,寓于其中的學生評價在1997年之前分兩級設置:教師實施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1997年后,英國政府規(guī)定學前教育結束、義務教育開始時,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必須參加入門考試,此項考試將展示兒童在學前教育中的收獲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的入門要求。2001年9月,英國政府提議用基礎教育階段檔案袋來代替義務教育開始幾周內所實施的入門考試,基礎教育階段檔案袋主要包含兒童在學前教育即將結束時已有的發(fā)展和學習需求,通過教師在課堂內外的觀察來描述每個學生的現(xiàn)有狀況和未來趨勢。正因為考慮到課堂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明天,而在課堂上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方法等的相互作用,最熟悉學生的無疑是教師,教師的判斷也因此更顯準確,教師長年累月的日常觀察比一次入門考試的成績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對于課程評價的第二層面—對課程本身的評價來說,由于英國的幼兒園教師有著很大的設置、實施、改動課程的權力,所以,教師對自己所設置課程的反思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主體。此外,由于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有許多家長、社區(qū)人員或其他利益群體參與,來自他們的評價也為課程評價添上一筆。上級教育機構,如地方教育當局、資格與課程局、教育與技能部等也定期就課程評價給予書面指導或往臨檢查,從宏觀上把握,使幼兒園課程在促進兒童活潑成長的同時,同樣能使所有兒童達到義務教育的入門要求,即國家課程的學習要求。
隨著國家課程的縱向延伸,幼兒園課程與高中課程逐漸納入國家課程的框架之內,在漸漸失去原有特色的同時,各自展示出了新的特色:其饒有特色的課程目標、課程規(guī)劃、課程切入方式乃至課程的評價。在英國近年一直致力于構建的國家終身學習體系中,幼兒園教育是重要的起點。隨著各級改革的推進,幼兒園課程還將拓展、重整甚至再生。
關于“英國學前教育主要學習哪些內容”以及相關內容,這篇文章中國教育小編先介紹到這里了,如果你還想關注更多,那么可以繼續(xù)接著關注其他文章了解。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