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diào)查報告

高考改革與人才選拔

4-1、三種高考改革措施最為關注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高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高考改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進素質(zhì)教育實施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2013年3月,中國教育在線針對高考改革進行了網(wǎng)上調(diào)查。從調(diào)查顯示的結(jié)果來看,超過90%的受訪者對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予以了肯定,認為高考是中國目前最為公平的考試;同時也有超過90%的人認為高考制度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完善。

在“您最關注的一項高考改革措施”的調(diào)查中,大家對“實現(xiàn)隨遷子女就地升學”關注度最高,排在第二的是“綜合素質(zhì)評價錄取體系”,第三是“高考一年多次考試”。

圖4-1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試,但改革勢在必行。

4-2、自主招生與多元錄取

國從2003年開始試點自主招生考試,也成為“高招制度的破冰之舉”。近年來,教育部加快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并明確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具體探索途徑。目前,高校選拔人才除了通過高考統(tǒng)招途徑之外,還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特長生等多種選撥途徑。對于不同的考生,可以有多樣化的選擇,同時也給高校提供了多元化的錄取方式。

4-2-1、考錄分離,“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成立

2013年7月19日,“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成員由教育、科技、經(jīng)濟、法律、管理等領域26名專家組成,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由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擔任。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主要職能包括:對國家教育考試重大問題進行調(diào)研,提出意見建議;對國家教育考試重大政策進行論證,提出咨詢意見;研究制定國家教育考試改革方案,指導國家教育考試改革試點。

4-2-2、“一年多考”啟動

1月9日,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2013年改革重點?!坝⒄Z一年多考”被提上了日程。今年將研究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實施辦法。

這意味著以英語為突破口,高考“一年多考”改革將正式進入實施程序。也表明了高考正由選拔性測試向水平化測試轉(zhuǎn)變。

3月13日,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表示,2014年江蘇高考英語一年兩考正式啟動,原來6月8日的高考英語時間保持不變,另一場高考英語考試時間暫未確定。兩次考試的形式、內(nèi)容、題目難度相當,將選取成績最高的一次計入最終的高考成績。

4-2-3、本專科分類考試開始試行

本??品诸惪荚囀歉哒兄贫雀母锏挠忠恢卮笈e措。即把本科、專科分類入學考試。目前已有江西、重慶等地試點落實。

2013年9月20日,江西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發(fā)布《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類考試實施方案》。根據(jù)新高考方案,江西省從2013年起實行分類考試。具體分為:本科考試科目是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高職(???考試科目是3+技術(shù)(信息技術(shù)和通用技術(shù))。 考生可以選擇單獨報考本科、單獨報考高職(專科)。同時,考生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兼報或者單報,即報考本科類的考生可以兼報高職(???類,報考高職(專科)類的考生也可以兼報本科類。

4-3、國外高校如何選才

高考改革呼聲很高,但放眼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在大學錄取上,還是非常重視成績本身的。一些專家對亞洲國家過于頻繁的高考錄取制度改革,也表示了一定的質(zhì)疑。

美國

美國是典型的多元錄取方式,但成績?nèi)匀皇腔A。只是這個成績,除了高考(SAT、ACT等)外,更重要的是高中4年的成績(GPA)。SAT考試和ACT考試一年進行多次,僅SAT考試平均兩個月就有一次。除了這些,學生的申請材料和個人陳述所占比重也很大,這是我們所缺少的。

日本

日本的考試競爭非常激烈,曾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四當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4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要是睡5個小時,就要落榜了。目前,日本高考每年進行兩次,第一次是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不分文理科,第二次為各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英國

中學生通過“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后,希望繼續(xù)深造的學生接著進行兩年的學習,期間學生選擇希望報考的高等院校系所及專業(yè)所要求的相應課程進行學習,兩年后學生采用單科結(jié)業(yè)的方式參加“中等高級水平教育證書考試”,也就是相當于國內(nèi)的“高考”。大學錄取學生,除了成績,推薦信和個人陳述也很重要。

eol.cn簡介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聲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證140769號 | 京ICP備12045350號 | 京網(wǎng)文[2017]10376-1180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236號
版權(quán)所有 賽爾互聯(lián)(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